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╱台北報導 「醫師,我的孩子從小皮膚就很差,常抓得滿身傷痕,該怎麼辦?」一名八歲大的男童媽媽憂心忡忡地問皮膚科醫師,經醫師仔細詢問病史後,診斷這名男童罹患了異位性皮膚炎。

據統計,台灣地區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約在三%左右,病患大多自一、兩歲起,就會有難以控制的癢感,常在頭頸部及四肢屈側留下抓痕。
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逸明表示,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主要是有過敏體質,一旦遇有環境刺激因子,皮膚就會產生過敏反應。同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,三成合併有氣喘、三成到三成五有過敏性鼻炎,而有一到兩成左右不僅有異位性皮膚炎困擾,還同時有氣喘及過敏性鼻炎。

黃逸明指出,癢是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最感困擾的事情,患者常會不自主一抓再抓,常把皮膚抓得感染、發炎。臨床上又以膿痂疹最為常見,其主要為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,日前即有一位媽媽帶著五歲男孩到門診就醫,他因膿痂疹,鼻翼兩側的皮膚佈滿膿液,其發炎情形類似蜂蜜狀,所幸經投予抗生素治療,大多可以治癒。

通常醫師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時,會依病情的需要,給予外用類固醇藥膏及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治療。
不過,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還是保養,黃逸明表示,病患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避免接觸一些刺激物,如毛絨或其他羊毛布料、洗衣店的清潔劑、香水及有殼的海鮮等,在較為乾冷的秋冬季節,應使用含有特殊配方的保濕乳液,及溫和、中性的清潔用品來照顧皮膚,尤其現在是濕熱的夏季,病患在流汗後,要趕快把汗擦掉,保持皮膚清潔,以免皮膚發癢不適。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逸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